2019-09-04 12:09:00
确诊流感后应该怎样处理?
1. 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
2. 满足下列标准1条或1条以上者应及时住院治疗:
a. 妊娠中晚期及围产期妇女
b. 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c. 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诊断标准者
d. 伴有器官功能障碍者
3. 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
4. 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有细菌感染指征时使用抗菌药物。
5. 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1. 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2. 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 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4. 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 合并肺炎;
6.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
1. 呼吸衰竭;
2. 急性坏死性脑病;
3. 脓毒性休克;
4. 多脏器功能不全;
5. 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抗病毒治疗--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
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
发病 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发病时间超过 48 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在评价风险和收益后,也可考虑抗病毒治疗。
建议治疗至少持续5天,但可延长至临床症状改善。有案例中显示,患儿治疗过程中也出现因担心药物副作用家长犹豫是否足疗程治疗问题,最后坚持足疗程用药,患者病情及时得到控制。临床工作中遇到很多患儿是在发病48小时后才确诊的,这种情况家长常会犹豫是否用药,因为他们记住了感染流感后尽快48小时内用药,但实际上即便是48小时后,如果孩子持续高热、剧烈咳嗽或其他症状明显的依然应该积极用药,其利大于弊。
抗病毒治疗--抗流感病毒药物
奥司他韦:奥司他韦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成人和儿童抗流感病毒药物,其最佳给药时间是出现流感症状的48 h内使用,推荐疗程为5 d,症状严重者,最长疗程可达10 d。目前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奥司他韦用于1岁及1岁以上儿童的治疗和预防,年龄>14 d的新生儿仅用于治疗。
扎那米韦:用于7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及5岁以上儿童的预防,但不适用于存在哮喘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
帕拉米韦:2014年12月美国正式批准帕拉米韦适用于18岁及以上,且流感症状发生
新近美国FDA宣布批准抗流感新药Xofluza(baloxavir marboxil)上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不超过48小时的无并发症的急性流感患者。
另外,由于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都对金刚烷抗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有抗药性,因此不建议将这些药物用于单药治疗。
对症治疗
1. 适当使用退热药,缓解因为高热引起的不适感,但需要注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退热,因有发生瑞氏综合征的风险;
2. 对于痉挛性咳嗽严重或出现喘息发作者,建议及时使用雾化治疗;
3. 部分呕吐、腹泻明显的患者,可使用口服补液盐,必要时行静脉输液,及时防治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流感患者的家庭护理
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至少至热退1天后:
1. 注意保持房间通风;
2. 充分休息;
3. 适当增加液体摄入,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
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